摘要: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终颁给了三位在创新与增长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者:Joel Mokyr 拿到奖金的一半,而 Philippe Aghion 与 Peter Howitt 共同分享另一半。评审委员会将其奖励理由概括为“解释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增长” 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2turn0search6。这三位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却彼此呼应:Mokyr 指出技术进步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Aghion 和 Howitt 则提出“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机制来刻画新旧技术与经济结构的动态交替。本文首先回顾这三人在理论体系与研究路径上的独特性,其次深入剖析他们的核心贡献与学术意义;接着讨论此次获奖对于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内在启示;最后从科技、政策与未来发展角度思考其现实价值与影响。通过这四个维度的立体解读,我们既能够感受诺贝尔奖背后的学术张力,也能够领悟创新驱动增长理论对当代经济与社会的深远意义。
1、学者背景与研究路径
Joel Mokyr 出生于荷兰,后在美国深耕经济史与经济理论交叉领域。他长期致力于从历史演化视角追踪技术变革与知识积累的轨迹。此次获奖中,他被特别表彰为“识别推动技术进步的可持续增长前提条件” 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2turn0search17。

Philippe Aghion 来自法国,经历于哈佛、INSEAD 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等多个学术机构,他在经济增长理论特别是内生增长领域建树颇丰。他与 Howitt 的合作奠定了现代“创造性毁灭”增长模型的基础 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2turn0search23。
Peter Howitt 出生于加拿大,长期在美国从事宏观经济与增长模型研究。他与 Aghion 共同发展出具有影响力的动态增长模型,把“新旧技术竞争替代”的过程纳入正式的数学框架中 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2turn0search6turn0search23。
2、核心理论与学术贡献
在这次诺奖评价中,Mokyr 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揭示技术进步并非自然而然,而依赖于“有用知识”(useful knowledge)、“机械能力”(mechanical competence)和“制度环境”(institutions)三要素的协调。他强调,技术本身如果缺乏支撑条件,会停滞不前或被利益集团阻滞 citeturn0search17turn0search7turn0search9。
Aghion 与 Howitt 则共同提出增长模型中的“创造性毁灭”机制,即新的技术不断冲击旧有结构,旧产业或旧企业被淘汰,新产业或新企业涌现,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这一过程蕴含冲突、摩擦与产业更新的张力 citeturn0search7turn0search2turn0search6turn0search23。
此外,Aghion–Howitt 模型还对政策干预、竞争制度与创新激励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探索。他指出,要保障创新持续推进,就必须予以合理竞争环境、避免过度垄断以及设计恰当的制度让新旧力量平衡共存。
更为重要的是,这三位学者的理论在实证维度上相辅相成:Mokyr 的历史视角提供了对长期经济演化的宏观观察,而 Aghion 与 Howitt 的模型则把理论体系具体化、数学化,从而使创新增长有可被检验的形式化表达。
3、获奖意义与学界反响
此次诺贝尔授予创新驱动增长领域的三位学者,彰显了经济学界对于“技术—增长—制度”关系这一命题的高度重视。在面对当今全球创新浪潮、产业变迁加速的情境下,这一主题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在学界内部,这一奖项被视为对增长理论传统路径的一次“拨正”:传统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外生性,而此次诺奖肯定了“内生技术”“制度机制”“知识扩散”等因素在长期增长中的核心地位。
在评论界与媒体界,这一结果也引起广泛讨论。路透社的报道指出,评审委员会强调“创新构成推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机制” citeturn0search6turn0search7turn0search23。英国《卫报》指出,这三位学者“从技术角度解释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是其获奖的重要理由 citeturn0search23。
此外,一些批评声音也出现:有人认为,理论模型仍然抽象,对现实政策指导不够直接;也有观点强调,对发展中国家的“创新—增长”变迁路径可能与发达国家不同,这些理论能否完全外推仍需进一步考察。
4、现实价值与政策启示
在政策层面,本次获奖强调创新、竞争与制度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意味着各国政府在推动科技发展时,不能仅聚焦于研发投入,还要关注竞争结构、制度设计与利益格局调整。
例如,在产业政策制定时,应防止技术领先企业形成高度垄断,从而阻碍后续创新;与此同时,应营造动态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新进入者的制度壁垒。
在教育与科研支持方面,Mokyr 提出的“有用知识积累”提示我们,基础科学、跨学科研究、开放知识传播都是长期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支柱。
在国际层面,这一理论框架也对全球技术扩散与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启示意义——发Tospin online casino达国家可能在技术前沿保持领先,但制度、制度兼容性与知识传播机制将是决定其他国家能否“追赶”的关键。
总结:
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 Joel Mokyr、Philippe Aghion 和 Peter Howitt,是对“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这一核心命题的高度肯定。从三位学者各自的背景与研究路径出发,我们看到创新增长理论的历史根基与模式演变;从他们提出的核心机制来看,“有用知识—制度支持—创造性毁灭”成为理解长期增长的新范式;从获奖意义与学界反响分析,这一奖项在理论与现实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从政策与现实启示考量,该理论框架为各国科技政策、竞争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体而言,这一诺贝尔奖不仅是对三位学者个人学术成就的认可,更是对经济学界重返增长根本问题、聚焦创新机制的新号角。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技术变革浪潮,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一理论成果将在实践层面引领更多探索,为全球经济持续繁荣提供深刻思想支撑。




